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王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文)试卷
  • 3. 下列关于北宋加强对地方管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 设置枢密院
    B: 在州郡长官之上设置通判
    C: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D: 各州郡的财富全部运往开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于西汉武帝时期,下列与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有关的社会背景是(    )
    A: 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加强
    B: 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C: 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 佛教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
    A: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深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深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这一水利工程若是在唐代修筑,其运作程序应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深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哈尔滨十九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此记载反映了汉武帝推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度
    D: 推恩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