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 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 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2.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 品行、才学
    B: 家庭背景
    C: 个人声望
    D: 考试成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3. 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时期的做法的目的是(  )

    A: 重视文臣
    B: 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C: 解决武将擅权的弊端
    D: 缓解“冗兵”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4.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  )

    A: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B: 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
    C: 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D: 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5.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

    A: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6. 《隋书·地理志》:“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说明(  )

    A: 汉高祖已认识到了秦亡之原因
    B: 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
    C: 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
    D: 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8.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记载: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要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汉朝地域形势十分复杂
    B: 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权力
    C: 汉王朝增加了郡县的数量
    D: 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9.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中”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10. 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

    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C: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 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