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明桓帝(    )

    A: 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
    B: 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C: 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
    D: 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历史试卷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俸制。自咸平年间(998-1003年)开始,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官吏或“不守名节’, “冒法受赃”,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进而致使“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 “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徭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真宗时便在月俸之外恢复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庵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俸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养廉,以“督其善政”,不应度除,而应“不均者均之”, “未给者给之”,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枉法”,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

    ― 项怀诚主编《中国材政通史》

    根据材料,指出宋代吏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危害。

    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评范仲淹的主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历史试卷
  • 3.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

    A: 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B: 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 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 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贵州习水县一中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
  • 4. 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     )

    A: 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 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
    C: 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D: 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
  • 5.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

    形成(   )

    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 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D: 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卷
  •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仁宗诏:“(西京)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著为式。”(即“侍丁”制度);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岁以上,且“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可以“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即“权留养亲”制度。)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口发放钱米。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南宋《新安志》载,新安“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根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

    ——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

    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7. 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就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

    A: 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 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C: 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D: 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8. 朱燕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盖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可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 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C: 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 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一代,人口激增,其主要原因,除升平之日较多外,为当时帝皇之奖励早婚与发展农业,高祖之后为惠帝,惠帝在位积极采取人口增加政策。依当时之法律,女予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有罪,罚出五算(汉代人头税,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而产子者或二岁之间免役使,或复三年之算,怀妊者与谷二斛。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汉初的人口政策》

    材料二   工厂制度是以机器生产为主的,生产对体力和劳动技能的要求降低了,使大批童工和女工进入劳动力市场,童工的经济价值充分显现。……工人为了生存,只有提高早婚早育和多育率,从而不断地为资本家提供劳动力后备军。据调查,1740~1790年,英国初婚平均年龄25.3岁,1780~1820年降到24.2岁。……从1795年开始,政府先在南部、后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

    ——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增加人口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出生率增长的原因。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增长的认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南宁八中高一下期中段考历史卷
  • 10. 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

    A: 与都省相互制衡
    B: 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C: 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D: 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天津市河东区高考一模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