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从根本上讲,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 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 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
    C: 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
    D: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蒙古贵族进入中原以后)“占民田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

    ——《续文献通考》

    元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洪范》八政,食为首而货次之,盖食货者养生之源也。民非食货则无以为生,国非食货则无以为用”。

    ——《元史》

    材料二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设置“斡脱总管府”,向斡脱提供低息贷款。斡脱和中国商人的商业交易税为3.33%的低额(徐元瑞《习吏幼学指南》中提到:斡脱,“谓转运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见圣旨、令旨,随处做买卖之人”。)

    至元七年(1270年),在中央正式成立司农司,“司农司乏设,专掌农桑水利。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其勤惰。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秩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

    ——《元史》

    材料三 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根据材料一,元世祖时期的生产方式与蒙古贵族初占中原时相比有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世祖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朝初年,一位蒙古贵族奏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元史》

    材料二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纪世大典叙录·官制》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观点?从材料二看元朝统治者采纳了这种观点吗?

    材料二中“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4.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吉林省松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1月联考试卷
  • 5. 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应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A: 废除宗法制
    B: 采取郡国并行制
    C: 加强皇帝制
    D: 实行三公九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同步练习题
  • 7.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

    A: 笼络皇亲国戚
    B: 增加财政税收
    C: 削弱王国势力
    D: 推动民族交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同步练习题
  • 8. 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 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 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
    C: 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同步练习题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

    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4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步练习题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 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 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根据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4分)

    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分)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2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