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对忽必烈改制中的政体更新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书省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行中书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宣政院的设立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 ④民族分治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蒙古太祖征西域,仓库无斗粟尺帛之储,于是群臣咸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杀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耶律楚材曰:“……但弗为耳。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何为无用哉!”

    ——《元史纪事本末》卷100

    材料二 (1230年,耶律楚材)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著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参佐皆用省部旧人。辛卯秋,帝(窝阔台)至云中,十路咸进籍及金制陈于廷中,帝笑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对曰:“在彼者皆贤于臣……”……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帝曰:“果尔,可官其人。”

    ——《元史》卷146

    据材料一分析,耶律楚材的观点与群臣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对于评判材料一中不同的观点是否有用?

    耶律楚材在实施其主张时有哪些显著特点?

    材料二中耶律楚材这样回答窝阔台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耶律楚材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历史规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材料三 忽必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实行民族分治,将元朝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除蒙古族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汉人(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以及云南、四川人等)、南人(原南宋境内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四等。他在元大都皇室内引种漠北“誓俭草”,以“示子孙无忘草地”。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元世祖忽必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4. 忽必烈改制实质是汉化、封建化,在其改制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 任用汉人
    B: 设中书省
    C: 农桑立国
    D: 设行省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5. 中国有超过4 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而记载台湾岛的文献距今1 700年,那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沈莹对东南沿海风土人情的记录,书名为《临海沙土志》。而最早将台湾纳入中国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是(  )


    A: 三国
    B: 隋朝
    C: 元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6. 下图是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他继承汗位,建年号“中统”,这一年号体现了忽必烈(  )


    A: 称雄四方的野心
    B: 问鼎中原的决心
    C: 对汉文化的仰慕
    D: 游牧民族的胸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7.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由此可见,元朝的行中书省(  )

    ①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 ②实际上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③确保了地方的独立性 ④对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影响深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8. 下列最能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原理的是(  )


    A: 蒙古族采用“汉法”
    B: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 元朝实行民族分治
    D: 元朝的民族融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9. 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叙述,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蒙古骑兵勇猛异常,南宋不堪一击,都城临安陷落
    B: 元依靠蒙古骑兵征服南宋后,对临安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C: 元虽有凶悍的蒙古骑兵,但也无法攻下南宋,都城临安繁荣依旧
    D: 元朝依靠蒙古骑兵征服南宋后,但保持了临安的繁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 10. 下列对“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
    B: 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
    C: “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
    D: 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