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读图,它是一页残缺的课堂笔记。该笔记反映的制度最早出现于

    A: 秦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伏尔泰曾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评价的是中国古代的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恩荫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社会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与这种“流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是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 事权的分割
    B: 科举制的完善
    C: 理学的兴起
    D: 租佃制的发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 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 主要地方官可世代沿袭
    D: 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何晟铭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剧,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 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
    C: 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 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8. 《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     )

    A: 太学制度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三代的用人制度是封建与世袭
    B: 九品中正制存在严重弊端
    C: 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相对公正
    D: 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旧唐书》说:“始封之君谓之太祖。……汉以高皇帝(刘邦)为太祖,而太上皇不在合食之列,为其尊于太祖也。”根据材料,刘邦之父未获得庙号的原因可能是

    A: 刘邦称帝时他已经死亡
    B: 刘邦与父亲关系不和睦
    C: 他没有参与西汉政权的建立
    D: 他是比太祖更加尊贵的太上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