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

    A: 太学制度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

    A: 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 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 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晋书•卫瓘传》载卫瓘与太尉汝南王司马亮的上疏说:“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士人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可见“九品中正制”实施的初期(       )

    A: 维护了士族特权
    B: 以打击官僚门阀势力为主要目的
    C: 有利于下层社会人员向上层社会流动
    D: 更加重视道德标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 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 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唐王朝社会结构分为贵族和平民两部分,而平民包括两个部分:庶民和贱民。贵族跟平民的等级是严格的,只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狭径,作为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 这里的“狭径”主要是指

    A: 依附特权贵族
    B: 参加科举考试
    C: 经商成为富豪
    D: 耕织获得奖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下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行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难度: 中等 题型:易错题 来源:
  • 8.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

    A: 颁布附益之法
    B: 设置转运使
    C: 推行募兵制度
    D: 实施行省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9.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

    A: 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 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 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 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皇帝
    B: 中书省→皇帝→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 尚书省→皇帝→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