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通过观察地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下图表明当时中央政府对今山东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

    A: 设立郡守
    B: 分封王国
    C: 由中央直辖
    D: 设立行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2. 以下历代有关选拔官员方式与对应的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 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 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 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3. 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 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 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 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检测(期中)试卷
  • 4.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被古人称为最公平的制度,这是因为科举制度(    )

    A: 考试只在儒家经典范围内命题
    B: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C: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
    D: 官员、人才的选拔不再受血统、门第等因素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5. 唐朝的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柳宗元写作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

    A: 指责唐玄宗实行暴政
    B: 认为郡县制比“封建”制进步
    C: 揭露藩镇割据威胁国家统一
    D: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举刑狱公事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A: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B: 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C: 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难度: 中等 题型:易错题 来源:
  • 7.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北宋的通判
    C: 明朝的内阁首辅
    D: 清朝的军机大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后,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他主要是为了

    A: 巩固专制统治
    B: 奖赏功臣名宿
    C: 鼓励土地兼并
    D: 扩大地主队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 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

    A: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B: 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
    C: 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D: 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