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科举制的推行
    D: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玄武门之变”的实质是(     )

    A: 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B: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C: 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反映
    D: 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唐朝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类似王、谢这些世家大族的没落,与下列制度的实行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三省六部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文中提及的“制度”是指

    A: 封建制
    B: 察举制度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元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 中书省、伊犁将军
    B: 宣政院、中书省
    C: 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下表是小明阅读岳飞(1103-1141年)《满江红》后的解注,其中较恰当的是

    A: ①元灭宋
    B: ②女真人
    C: ③蒙古人
    D: ④东北地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下列关于唐太宗时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羁縻府州
    B: 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位可以世袭
    C: 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安西都护府
    D: 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和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并册封喇嘛教首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   )

    A: 九品中正制
    B: 察举制
    C: 世卿世禄制
    D: 八股取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主父偃曾上书汉武帝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分别是(   )

    A: 郡县制、设置中朝
    B: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C: 郡国并行制、“封异姓王”
    D: 郡县制、设刺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