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 实行行省制度
    B: 实行册封制度
    C: 实行三省六部制
    D: 设置理藩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稳定
    B: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C: 有利于加强皇权
    D: 有利于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 实行了科举制度
    B: 加强了君主专制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这种制度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均田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7—9世纪,日本先后派遣了13批遣唐使,当时接待这些使节的机构是  (    )

    A: 工部
    B: 户部
    C: 礼部
    D: 吏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①唐朝科举制度以门第出身为选材标准    ②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
    ③唐朝时期深受重农抑商思想影响        ④唐朝科举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下列对武周历史的评价比较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B: 为政苛滥,户口流移
    C: 有智有谋,千古一帝
    D: 无字坟碑,前无古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形成三国时期分裂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     )

    A: 黄巾起义的影响
    B: 东汉后期政局的混乱
    C: 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 西汉王国问题的余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下列与曹操统一北方无关的一项内容是(     )

    A: 网罗人才
    B: 赤壁之战
    C: 兴办屯田
    D: “挟天子以令诸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