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高中历史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统编版(部编版)
岳麓版
人民版
年级
必修1 政治史
必修2 经济史
必修3 文化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做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 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 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 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宰相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后,“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成为唐中期后官员选拨的重要原则,其本质说明
A: 郡县制的开始
B: 刺史制的完善
C: 科举制的缺陷
D: 中书门下制的实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A: 创立郡县制
B: 确立三省六部制
C: 开创科举制
D: 确立王位世袭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古代中国自秦以来形成了三个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朝参”——决策军国大事;由“三公”或地位相当于“三公”的大臣主持的“集议”——通过并执行议案;“谏议”——谏臣要拿出提案供皇帝和中央决策时参考。“朝参”“集议”和“谏议”的作用发挥得最好的时期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梁启超认为,在汉朝,中国发生了一场有意义的革命,打破了“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这场革命指的是
A: 推行郡县封国并存制
B: 设置刺史
C: 实行察举制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史记·周亚夫传》记载,窦太后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根据材料可以确定
A: 皇帝不能推翻丞相做出的决定
B: 皇帝凡事要与丞相商议决定
C: “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
D: 西汉早期的丞相位崇权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曹魏末年,颁布《魏官品令》,规定父辈的中正之“品”(现在的官品),成为其子弟起家任官的“资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选官的依据是
A: 个人品质
B: 官位品级
C: 家世门第
D: 知识才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以尚书与三公对言,三公权不及尚书;以尚书与中书对言,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A: 权力重心在中书
B: 三省已具雏形
C: 外朝受内朝牵制
D: 皇权逐步加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 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 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 由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 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
14420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