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 中国境内各省区
    B: 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南部、河南北部等
    C: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

    A: 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 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尖锐,由谏官来调节
    C: 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 谏官的职责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 中国境内各省区
    B: 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
    C: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下列现象发生于北宋的是

    A: 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 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献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C: 阁臣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
    D: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史书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

    A: 中书门下枢密院
    B: 三司枢密院
    C: 中书门下三司
    D: 枢密院 参知政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

    A: 州刺史的设立
    B: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C: 行省制度的创立
    D: 军机处的设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 察举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5月)试卷
  • 9. 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 曰县。常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      ②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③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④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