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 设立宣政院
    B: 建立三省制
    C: 推行行省制度
    D: 设立刺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
  • 3. 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制是指( )

    A: 郡县制
    B: 郡国并存制 
    C: 州郡县交错管理
    D: 道州县制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 《趣谈秦始皇与郡县制》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宋代行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汉书》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由此看出当时刺史的任务是

    A: 选拔地方人才
    B: 征收地方赋税
    C: 监察地方官员
    D: 管理地方行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对以上说法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 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度下的选官制度
    B: 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开始实施的科举制度
    C: 材料体现的是宋代以后普遍出现的平民政治
    D: 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察举制度选拨人才的程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就中国古代某制度评论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指

    A: 世卿世禄制度
    B: 察举制度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西藏行省
    C: 刺史
    D: 宣政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
    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
    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
    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 实行郡县制
    B: 建立宗法制
    C: 设立节度使
    D: 推行行省制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