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 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 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 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 派文臣做知州
    B: 设“三衙”,收精兵
    C: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有可能是(  )

    A: 汉朝人
    B: 唐朝人
    C: 宋朝人
    D: 清朝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 4.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 施行“仁义”和“王道”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 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 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B: 监察地方官吏
    C: 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 监督三公九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及中国某制度时说:“人类的想象无论多丰富,也很难设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在中国,智者决定一切,而且他们都是通过这一制度证明他们能够胜任他们的官职、不负众望。”某制度指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魏晋南北朝至两宋时期,三省六部制经历了萌芽、完善、成熟的演变历程。其中宋代

    A: 三省的职能和权力分配尚未定型
    B: 尚书省掌管六部,是中央最高执行机构
    C: 三省的最高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
    D: 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得到加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B: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 统治集团内部全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 内阁制度
    B: 分封制
    C: 中外朝制
    D: 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
    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