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课外阅读。

    青青庭院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里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印象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北屋前的石榴树会开满火红的花朵,它们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____)着,贪婪地B(____)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我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我就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我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撞,腹部一鼓一鼓的,淡黄的翅膀不停地振动着,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我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找来清凉油抹上。但我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流水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流过。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参加工作,成了家,虽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⑤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山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倾斜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墙上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想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⑥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有改动)

    下列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画横线句中A、B两处填入哪两个字更合适?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这样选择的理由:

    第③自然段写了作者捉蜜蜂的趣事。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请从文章的相关内容想开去,简单写一写。
    作者的女儿为什么一到暑假或寒假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说说你的理解。
    关于本文的主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同步试卷
  • 2.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lǐ mào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měi dé
    bó wù又shāo wēi变淡了一些,我能mó hu地看到几个小小的huā lěidiǎn zhuì在葱绿的草地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同步试卷
  • 3.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鸣蝉      酒脱      境界      回味
    B: 衣裳      豆腐      飞弛      拘束
    C: 眼帘      窥见      宅院      平谈
    D: 绿毯      迷蒙      马蹄      愁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同步试卷
  • 4.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路转溪桥忽       风吹草低牛羊
    B: 来就菊花      明月何时照我
    C: 明月枝惊鹊      萋萋满
    D: 待到阳日      花锦官城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同步试卷
  • 5. 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一碧千    ②翠色流    ③芳自赏

    ④平无味    ⑤心神往    ⑥影自怜

    选词填空。(填序号,可多选)

    ①上面词语有自命清高、自我欣赏意思的是

    ②夏天,雨后的草原,绿叶上挂满晶莹的水珠,到处,美不胜收。

    词语①和②都是形容“绿”的,其中词语①形容“绿”的(范围广  动态美),词语②形容“绿”的(范围广  动态美)。我还能写出一个形容“绿”的四字词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同步试卷
  • 6. 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横线上。

    清新——      晴朗——

    勾画——      舒畅——

    文段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
    读一读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假如你在这种境界里,你想做什么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同步试卷
  • 7. 习作展示。

    祖国江山美如画,你是不是很想自由自在地饱览祖国山河的秀丽景色?那你就变成一只小鸟吧。请你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成小鸟后的经历。要求:题目自拟,句子通顺,内容完整,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同步试卷
  • 8. 根据本单元内容填空。
    本单元的课文带我们走进了辽阔、美丽的草原:“这种境界,既,又叫人舒服,既愿,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段文字出自《草原》,作者是我国现代作家。文中最能体现蒙汉人民情谊深厚,不忍分别的一句话是:“!”
    当父母带你去郊外的农家乐游玩,看到翠绿的树木环绕着村庄,村子四周青山横卧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当你们进入农家小屋,打开窗户,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和当地的农人谈论今年庄稼的长势时,你又会吟诵:“。”当你们要离开,农家人热情地邀请你们再来时,你还会引用诗句“ “,约定秋天再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学练优】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素养评估》同步试卷 xj
  • 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讨论帖

    楼主

    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绍兴土上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跟帖

    2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3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4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5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6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材料二:方言作为普通话的母体,很有些意味深长的用处。鲁迅先生曾说:“至于旧语的复活,方言的普遍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但一须选择,二须有字典以确定所含的意义……”

    在讨论帖中有两种观点,请你简单写一写。

    观点①:

    观点②:

    你认为方言需要留存吗?请在众多帖子中找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把它们简单列出来。

    我的观点:

    理由: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方言的态度,请你代替他在论坛中回个帖。

    跟帖: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学练优】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素养评估》同步试卷 xj
  • 10. 用正楷字誊写下面这首诗,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学练优】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素养评估》同步试卷 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