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对于螺丝刀而言,在刀柄上用力比在杆上用力省力。(      )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轮轴的秘密同步练习
  • 2. 轮轴是一种费力杠杆。(      )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轮轴的秘密同步练习
  • 3. 举例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轮轴的秘密同步练习
  • 4. 下面是某位同学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时的实验记录表,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请将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

        1

        0.5   


        1

        3


        4

        2

        5

        2.5

    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下面是另一位同学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时的实验记录表。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

       1

        0.6

        2

        1.1

        3

     

        4

        2.1

        5

        2 6

    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动滑轮并没有省一半的力,这是因为他测得的直接提升重物的力不包括的重力。表格中缺失的数据为N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 1.5定滑轮和动滑轮同步练习
  • 5. 简答题。如果甲重,甲会拉动绳子向下走。如果乙重,乙会拉动绳子向下走。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箱子通过两个定滑轮相连。如果甲比乙重,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甲比乙轻,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图所示,用一个滑轮水平拉动一个重物,这个滑轮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 1.5定滑轮和动滑轮同步练习
  • 6. 填空题。滑轮的定义。
    滑轮是一种周边有,可以绕着转动的轮子。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虽然定滑轮不能,但可以改变力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 1.5定滑轮和动滑轮同步练习
  • 7. 判断题。了解杠杆有关知识,主要是动滑轮和定滑轮有关的基础知识。
    滑轮是杠杆的一种变形。
    定滑轮可以省力。
    使用定滑轮时必须竖直向下用力。
    定滑轮就是轮轴。
    像水龙头那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滑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 1.5定滑轮和动滑轮同步练习
  • 8. 选择题。与滑轮有关的定义和力的计算方法。
    下列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动滑轮经常用在(  )。  
    下列三幅图是用滑轮移动相同的重物的示意图,三种情况下重物与水平接触面的摩擦力也相同,箭头代表用力方向,则用力最小的是(    )。

    下面是使用滑轮提升重物的装置图,其中放大部分是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①图中使用的滑轮,称为(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②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

    A.1.5牛顿 B.150牛顿 C.15克

    ③图中被提起的重物的重力(  )。
    A.小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B. 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C.大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 1.5定滑轮和动滑轮同步练习
  • 9. 填图题。

    我们可以将滑轮看作一个杠杆,请在下图中标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的位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 1.5定滑轮和动滑轮同步练习
  • 10. 当我们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相同的高度时,我们拉动绳子的距离相同吗?
    请将下面的实验探究过程补充完整。实验材料:动滑轮、定滑轮、绳子、钩码、荧光笔、
    实验步骤:

    分别组装好定滑轮和动滑轮。

    分别在两个滑轮的绳子上与滑轮轴心正下方对应的位置上用做上标记。

    分别将钩码提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和厘米。
    用卷尺测量标记移动的,把数据填写在实验表格中。
    实验记录:

     

    钩码提升的高度

    定滑轮绳子上

    标记移动的距离

    动滑轮绳子

    上标记移动的距离

        10厘米

        10厘米

        20厘米

        20厘米

        20厘米

        40厘米

        30厘米

        30厘米

        60厘米

        40厘米

        40厘米

        80厘米

    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所用的距离是物体提升高度的,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所用的距离与物体提升高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 1.5定滑轮和动滑轮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