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入侵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黄顶菊是入侵生物之一,原产于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国,2001年首次在天津、河北发现。它根系发达,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繁殖速度惊人,一株黄顶菊大概能开1200多朵花,每朵花能结出上百粒种子,一株黄顶菊来年就有可能繁殖出数万株黄顶菊来。该物种能严重挤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一旦入侵农田,将威胁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请回答:

    黄顶菊的根系发达,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繁殖速度惊人,这些特征在遗传学上叫做
    黄顶菊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其他植物之间的关系为
    研究人员用样方的方法在黄顶菊入侵地和相邻的非入侵地(本地),等距离各采集15份等量的土壤,放置在30个种植箱中。测定土壤中NO3-、NH4+、有机质的含量。然后向30个种植箱每天浇等量的水,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护理,让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土壤中含有秋天植物成熟后落下的各种种子)。2个月后再次测定30个种植箱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土壤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研究人员要研究的问题是:黄顶菊是否会影响。有黄顶菊入侵的土壤中,减少的量明显高于非入侵地,说明黄顶菊的根对其能力强。

     

    研究人员为了研究黄顶菊对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其他植物的影响,又测量了入侵和非入侵培养箱中黄顶菊以外的四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单位umol/m2s),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燕山地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2. 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有关图中信息小明做了如下描述,你认为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B: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C: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D: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通州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3. 山东省某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饲养了10亿只蟑螂来处理餐厨垃圾,每天能消化掉该地区50吨的餐厨垃圾。在该生态系统中蟑螂属于(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因素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4. 阅读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一种叫做银木果灯草的植物,它结出的种子很有特色﹣﹣一个黑不溜秋的圆球,还散发出一种辛臭刺鼻的气味。这样奇怪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呢?

    银木果灯草属于帚灯草科,该科大部分植物通过蚂蚁传播种子。这些植物种子往往小而光滑,表面附有油质体,能吸引蚂蚁取食,狭长的外形有利于蚂蚁钳运。然而银木果灯草的种子太大,也不含油质体,显然不适合蚂蚁传播。

    为了寻找答案,研究人员在地上留下多颗种子,发现很多小型啮齿类动物如纹鼠来骚扰这些种子,但是并没有把它们吃掉。纹鼠会是种子的传播者吗?研究人员在观测点同时放置当地一种木百合种子(胚乳含蛋白质45%)和银木果灯草种子(胚乳更重,含蛋白质58%),却发现纹鼠只取食木百合的种子,而对银木果灯草种子完全无视。第二次实验,研究人员放了5个完整的银木果灯草种子和5个去掉种皮的银木果灯草种子,结果纹鼠把5个去皮种子全部吃掉了,5个完整的种子则没有被吃。看来,完整的银木果灯草种子有阻止纹鼠取食的作用。而且,这些纹鼠没有分散储藏种子的习惯,一般都是当场吃完,恐怕也不适合成为种子传播者。

    研究人员发现蜣螂(俗称屎壳郎)会滚种子,在66颗被滚走的种子中,有53个被掩埋。这些种子外皮没有破损,也未被产上卵,说明蜣螂在准备用餐或产卵前已发现这是个骗局。为什么蜣螂会被骗?研究发现,银木果灯草种子散发出的气味和当地一种羚羊的粪便气味很像,且种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和羚羊粪便相似。

    银木果灯草把种子伪装成便便让蜣螂滚走,还有一个巨大获益:在它生长的灌丛区经常会发生火灾,被蜣螂细心埋藏起来的种子能有效抵御火灾,并在灾后萌发新苗。

    银木果灯草种子中的,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蜣螂帮助银木果灯草传播种子,扩大了其分布范围。银木果灯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研究者搜集证据,寻找银木果灯草种子的传播者。

    ①发现蚂蚁不适合传播银木果灯草种子。

    ②发现银木果灯草种子的具有阻止纹鼠取食的作用,排除纹鼠是传播者的可能性。

    ③找到了银木果灯草种子能吸引蜣螂传播的适应性特征是

    银木果灯草种子独特的传播方式,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①当地的纹鼠具有的特点,因此即使存在能被纹鼠取食的种子,也不利于种子传播,最终会被淘汰。

    ②蜣螂传播的银木果灯草种子被埋藏到土壤中,从土壤中获得水分、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并能躲过对种子的影响,因而得以更好地生存下来。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5. 雪豹是我国濒临灭绝的一级保护动物。2019年,研究者借助红外摄像机在三江源地区首次发现雪豹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红外线摄像机记录雪豹活动属于实验法
    B: 雪豹数量变化不影响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
    C: 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保护雪豹
    D: 不同雪豹个体的差异实质是生物种类多样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6. 人们发现,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不同的植物,侧根形态结构略有差异,例如有些植物长出短而密集的侧根,甚至会紧密到形成毛刷状的结构(如图C)。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
    B: 与A相比,B植物生活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C: 毛刷状结构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 根的不同形态体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黑头鸥头呈暗色,腿深红色,通常在田野里寻食,主要食物是昆虫。黑头鸥的巢建在地面上。一大群黑头鸥的巢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巢区。每当繁殖期,雌黑头鸥每次能产下2到3枚受精后的卵,最多的可以产下6枚。

    资料一:

    生物学家廷伯根的研究团队在研究黑头鸥育雏行为时发现,当雏鸥孵出,双亲会小心地把卵壳残片用喙捡起,然后飞到远离巢穴的地方将其扔掉(如图1所示)

    为研究成年鸥移走卵壳残片的原因,廷伯根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把很多黑头鸥的卵分散地放在养鸥场的沙丘上,其中有些卵保持黑头鸥的自然隐蔽色(杂色),其他卵都被涂为醒目的白色(即卵壳内面的颜色)。廷伯根从隐蔽处观察沙丘数日,并记录乌鸦和银鸥(黑头鸥的主要捕食者)对这两种卵的捕食率,结果如下表。

    黑头鸥卵的被捕食实验

    白色卵

    天然杂色卵

    被乌鸦捕食数

    14

    8

    被银鸥捕食数

    19

    1

    被其他动物捕食数

    10

    4

    未被捕食总数

    26

    55

    资料二:

    廷伯根和同事们还设计了第二个实验:它们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地放置在沙地上,再把一些破卵亮放置在离完整卵不同距离的地方(分别是15m、100m和200m),观察完整卵被捕食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黑头鸥属于鸟纲鸥形目鸥鸥属黑头鸥种动物。它主要取食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资料一和资料二中的实验变量分别是。结合两个资料中的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黑头鸥繁殖期的“抛壳”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动物的行为,该行为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经过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8. 为了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从某校园不同地方(操场沙坑、枯树周围、菜园)采取土样(如下图所示),分别放在三个培养皿中,并且在培养皿中放卷烟纸。经单一变量处理的情况下,在恒温箱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果说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实验结果不同可能是三个采样地分解者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
    C: 此校园生态系统分解者中的能量最终来是自于太阳能
    D: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此校园的生态系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9.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青草属于生产者
    B: 图中一共有5条食物链
    C: 蜘蛛与青蛙只有捕食关系
    D: 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10. 花生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植物,闭花授粉并受精后,子房下部迅速伸长形成子房柄,子房柄连同其前端的子房合称果针(如图1),果针顶端由木质化的表皮细胞组成一个“帽状物”保护子房进入土壤。子房在土壤中发育为果实(如图2)。

    图2中B是由子房内的发育而来的,B中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日常食用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这一结构中榨取的。
    果针的形成需要大量含钙无机盐,这些无机盐是花生植株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并通过茎中的运输而来的,其运输的动力是。花生植株死亡后,其体内的钙要回到土壤中,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参与。
    研究人员为了研究温度与花生生长的关系,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对花生植株进行12小时光照处理和12小时黑暗处理;并测定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实验结果如图3。据图分析,花生植株在温度为时有机物积累最多,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20年生物中考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