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②阔。空听潺潺清颍③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
[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②长淮:淮河。③颍:颍水,淮河支流。④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颖河合诸水汇流处。
[乙]六一泉铭并序
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 , 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⑤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⑥ , 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勤亦化去⑦久矣。访其旧居。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汪然。二仲⑧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日六一泉。且铭之日: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日六一,不几于诞乎?日: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选自《苏轼诗词文选评》,有删改)
[注]①通守钱塘:任杭州通判。“钱塘”和下文的“此邦”都是指杭州。②公: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③惠勤: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④抵(zhǐ)掌:击掌。表示谈话时气氛融洽。⑤不一来:指欧阳修未曾在杭州做官。⑥薨:去世。⑦化去:僧人去世。⑧二仲:指惠勤的两个弟子。
[丙]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①。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②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日文忠。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面赐五品服:指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②台谏官: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