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中学历史与法制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人文地理)
年级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上册
下册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问答题
单选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苏联领导人彼得•谢列斯特在1962年11月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当时处在战争的边缘。总而言之,我们制造了这种无法收拾的军事紧张局势,然后又想从中脱身。”日记中谈及的是( )
A: 两个德国分立
B: 朝鲜战争爆发
C: 越南战争爆发
D: 古巴导弹危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冷战中的对峙02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冷战中的对峙02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冷战”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冷战”开 始的标志是( )
A: “铁幕”演说的发表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冷战中的对峙02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他们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美国的“援助”指的是( )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推行杜鲁门主义
C: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成立欧共体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冷战中的对峙02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材料强调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 )
A: 国家利益
B: 意识形态
C: 地缘政治
D: 社会制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冷战中的对峙02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二战结束后,美苏由合作转为敌对,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冷战”政策的推行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冷战中的对峙02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二战后,美国提出的“冷战”是( )
A: 欧洲用经济手段,亚洲用军事手段对抗
B: 从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全面手段对抗
C: 战争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D: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冷战中的对峙02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2014年乌克兰事态升级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警告说,当今世界正处在新一轮冷战的边缘,西方国家应与俄罗斯通过对话重建信任。对上个世纪“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冷战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C: 北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冷战中的对峙02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这个言论体现出来的美国的外交政策是 ( )
A: 门户开放政策
B: 绥靖政策
C: 冷战政策
D: 中立政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冷战中的对峙02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 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冷战中的对峙02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4186
4187
4188
4189
4190
4191
>>
4850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