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同盟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历史上出现的国际秩序,都是在战争结束后由战胜国提出并建立起来的,反映了战后的力量对比,体现了战胜国的利益,因此新秩序建立的时间都较短.但是,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却并非通过战争,而是在和平的条件下实现的,所以在两极格局崩溃后并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区别,国际主要战略力量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设想来确立新的国际秩序.因此,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充满矛盾和斗争.不管怎样,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演变,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力量.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材料一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主要原因是什么?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哪一战争后形成的?这一体系先后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区的统治秩序?主要体现了哪些战胜国的意志?   
    分析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向战后对抗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当今“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如果要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的一极,需要做哪些努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有生命力的,因为他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有优越性的,因为它始终把人民当做是国家的主人,联系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从今往后我们要吸取教训”。

    材料三: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杜马议员库誉佐夫说:“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难以估量的成就”。

    材料四: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试举一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二中“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各指什么事件? “一刀切”产生了什么危害?   
    材料三中“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从哪次会议后开始的? 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以上材料和苏联解体的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3. 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提纲中的主要事件和春联编号补充完整。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手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章号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

    春联编号

    第一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全面免除农业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4.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  )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5. 下图是“大跃进”期间的宣传画和报纸。它反映了当时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的 ( )

    A: 高指标
    B: 瞎指挥
    C: 共产风
    D: 浮夸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6.

    下面系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一场运动,由于缺乏经验,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场运动是( )

    A: “大跃进”运动
    B: 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7. 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8. 新中国走过的岁月,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三: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和1985年度美国《时代》周刊风云人物。

    党和政府为了向工业化迈进,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通过这一举措的落实新中国取得了怎样的重要成就?

    据材料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党曾错误地发动了哪两场运动? 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是在哪一年的哪一次会议上?                         

    邓小平被《时代》周刊两度选为世界风云人物,有哪些原因?

    怎样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9. 列举“文化大革命”开始、结束的标志和“文化大革命”中被粉碎的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名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九:文革十年
  • 10. 改错题(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指出错误并订正或说明理由)
    在全国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和剥削阶级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
    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这种宣传应该是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49年10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小李的爷爷是位革命老同志,他晚年写回忆录:“……1954年,我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大会热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新宪法,它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九:文革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