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某课外小组取一杯滴有红墨水的自来水,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污水变纯净水”的趣味实验。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能促进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据此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污水处理中可作(      )
    A: 吸附剂
    B: 凝聚剂
    C: 消毒剂
    D: 催化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专题训练卷(二)
  • 2. 某科学研究小组将“从空气中分离制取氨空气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

    空气→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除去氧气→氨气

    步骤一: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观察A、B装置图,其中哪一装置有错误?
    步骤二:除去氧气。改正图1装置后,收集瓶除去二氧化碳和水后的气体,继续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甲同学想选用红磷燃烧除氧,乙同学想选用木炭燃烧除氧。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方法更合理?

    请说明理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专题训练卷(二)
  • 3. 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检验气密性
    B: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C: 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收集氧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专题训练卷(二)
  • 4. 如图所示的装置有洗涤、收集和储存气体等多种用途(视实验需要,瓶中可装入不同物质)。下列四个实验中均要使用上述装置,则气体或水入口为y的是(  )

    A: 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B: 瓶中装有适量的NaOH溶液,除去氢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C: 瓶中装有氧气,将水从导气管通入以取用瓶内储存的气体
    D: 瓶中装满水,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15年保送生测试模拟卷(科学)
  • 5. 沼气是有机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 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只有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沼气属于(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甲烷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用二氧化锡制成的电阻Rx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压为6V的电源,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电流表和电阻Rx制作成甲烷气体浓度检测仪,如图所示。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甲烷气体浓度%

    0

    20

    40

    60

    80

    100

    Rx

    25

    20

    15

    10

    7

    5

    用该检测仪测某沼气池上方空气样品中甲烷气体浓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若该沼气池中的甲烷气体遇到明火,一般情况下(填“可能会”或“不会”)发生爆炸。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四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 6. 下图是目前流行的某品牌“自嗨锅”,以及自嗨锅结构示意图。某兴趣小组对这种不用火不用电,只要加冷水就能食用的小火锅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如下:

    自嗨锅使用方法:

    ⒈打开加热包塑料膜,将加热包放入下层加热盒,在下层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

    ⒉放上上层食材盒,加入食材,倒入一定食用冷水,盖上盖子,15分钟后,即可开盖食用。

    ①材料:外盒是采用具有良好耐热性、保温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制成,餐盒为航空铝箱材料,无污染可再生。带有小孔的盒盖内扣设计,具有良好的密闭功能。

    ②栅格设计:内外盒之间采用栅格设计,有利于空气流动。

    ③加热包内含有碳酸钠、烘焙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盐、生石灰等物质, 其中的金属粉末与碳粉在热水中能发生氧化并缓慢放热。

    ④发热包遇水反应时蒸气的温度可达200度,释放的气体里还含有氢气,因此,使用白嗨锅一定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并严格按照提示内容操作,一定要注意安全。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自嗨锅”能快速加热食材并保温的工作原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卷
  • 7. 镁与稀硫酸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热.将一段表面有氧化镁层的镁带与过量稀硫酸在密闭容器中混合,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B段主要反应是镁和稀硫酸反应
    B: B点溶液中溶质含有MgSO4和 H2SO4
    C: D点时刻容器内镁带恰好完全消失
    D: 反应放热是容器内压强升高的唯一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集云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阶段性评价卷
  • 8.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练习卷
  • 9. 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安全、绿色、舒适”生活理念的是(   )
    A: 海鲜防腐,甲醛浸泡
    B: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C: 垃圾分类,资源再生
    D: 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初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卷
  • 10. 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B: 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C: 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 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