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筱翎在学习“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

    Ca(HCO32【反应式:CaCO3+CO2+H2O=Ca(HCO)2】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2时,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他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⑴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⑵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 2NaHCO3

    ⑶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⑷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

    ⑸NaHCO3与盐酸能反应,与BaCl2不能反应。

    【提出猜想】

    ⑴溶质有NaOH、Na2CO3;            ⑵溶质为Na2CO3

    ⑶溶质是(填化学式);  ⑷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显碱性

    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猜想(4)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1)和(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实验步骤①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

    【反思应用】如果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七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检测试卷
  • 2.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 这一原理广泛应用于潜水艇中密闭舱室的氧气再生技术,可同时完成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双重功能。课外探究小组为验证其可行性,利用石灰石、稀盐酸、浓硫酸、过氧化钠和饱和石灰水等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见图1);

    A是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图2中的(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装置的作用是
    为保证干燥、纯净的CO2气体进入D装置,装置C应选用的物质是
    检验E装置集气瓶中气体的方法是
    若装置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科学竞赛试卷
  • 3.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

    请问:

    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科学竞赛试卷
  • 4.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科学竞赛试卷
  • 5.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量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

    小嘉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填 试剂名称)。
    小舟用图乙装置实验, 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他用碱石灰做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 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 来 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装置

    反应开始前鼓入的气体

    反应结束后鼓入的气体

    A

    氮气

    氮气

    B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C

    氮气

    氮气

    D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分层知识演练(二)试卷
  • 6.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将水倒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B: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
    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
    D: 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7. 小乐在实验操作考核中,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现实验室提供如图甲所示药品和图乙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小乐在选择药品时有以下考虑,不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小乐应该选择图乙中的(选填序号)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则其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乙中的 (选填序号)。收集氨的装置只能用③,而不能用④或⑤,由此可知氨气的性质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8. 在学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明同学觉得按照课本实验(图①)不能完全说明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他和小娜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猜想二:二氧化碳使紫色石发试液变红。

    猜想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查阅资料与实验准备】

    ⑴将纸条浸泡在紧色石蕊试液中,晾干后可制得紫色石蕊试纸。

    ⑵自制的紫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

    【查阅资料与实验准备】

    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②。

    图中b紫色石蕊试纸,缠绕在小试管上。

    猜想不正确。
    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①试纸b没有明显变化,得出结论:猜想不正确。

    ②试纸a、c由紫色变为红色,得出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猜想正确。

    ③试纸首先变色,其原因是

    【交流与反思】

    小娜同学认为,上图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为了完成小娜同学的两个验证实验,请你对上面的实验装置进行简单的改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专题训练卷(二)
  • 9. Na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研究其制备、检验、贮存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NaOH,为了探究NaOH样品中是否存在NaCl、Na2CO3杂质,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乙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Na2CO3。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试剂X为溶液;可证明NaCl存在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某兴趣小组试图通过测定生成的CO2质量确定因久置而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称出装置总质量为m1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旋塞,逐滴加入稀硫酸,待气泡不再产生时,关闭旋塞,称出装置总质量为m2

    ①球形干燥管中不用NaOH固体而用CaCl2固体的原因是

    ②小明同学认为m1-m2即为生成的CO2质量,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
  • 10. 蔬菜工厂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不断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A: 促进蒸腾作用进行
    B: 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C: 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D: 提高呼吸作用速率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暑假自主学习反馈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