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科学家用隔水材料将柳树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隔开,并施用一种特制的含同位素标记的钾肥,数小时后测得这种有标记的钾元素大量集中在木质部中。这个实验说明(    )
    A: 植物能吸收和运输有机物
    B: 木质部中存在输导无机盐的结构
    C: 输导无机盐的结构在韧皮部
    D: 木质部能产生无机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 2. 科学家为检测有机物的运输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有机物,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有机物,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 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 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C: 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D: 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 3. 有机物是通过茎的运输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 4.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有机物在植物茎中的运输途径,设计了以下实验:把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了“环割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①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②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③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帮助该兴趣小组分析以下问题:

    为什么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环割后一段时间,切口上方有瘤形成,说明切口上方有有机物的积累,而切口下方至植物体的根部渐渐萎缩,其原因是
    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 5. 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小时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

    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试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作出解释。

    解释结果A:

    解释结果B: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小时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 6. 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所示)。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 7. 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了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 “喝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冠
    B: “喝水”时,有机物会 “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C: “喝”进去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各处
    D: “喝”进去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 8. 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经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素吸入,便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木质部不变蓝
    B: 在染料中添加适量葡萄糖以确保营养,可以使花朵娇艳欲滴
    C: 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 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根本不用担心植株“烧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 9.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并记录。请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
    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本实验证明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 10. 在木本植物的树干上环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层,剥去圈内树皮,过一段时间可见到环割上端出现瘤状物,这种现象说明(    )
    A: 韧皮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B: 韧皮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受阻
    C: 木质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D: 木质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受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