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历史上,奥地利科学家莱尼茨尔于1888年发现了-种奇特的物质。他将这种物质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C时,便熔成液体,不过是浑浊的,继续加热到175°C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的液体。该物质在加热过程,仿佛出现两次熔化过程、有两个熔点。其实,莱尼茨尔发现的就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的第四种状态,叫做液晶,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电脑等显示器的制作。

    如图甲是小明绘制的某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示意图。其中表示气态的是 (填字母)。
    小明根据题中莱尼茨尔的发现,绘制了该物质加热过程中第一次熔化的温度变化趋势示意图,如图乙。

    ①乙图中表示该固体熔化过程的是段 (用字母表示)。

    ②请在答题卷中补充画出该物质继续加热时的温度变化趋势示意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2. 造雪机的工作原理 如下图所示,则

    B到C发生的变化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A处空气被压缩,体积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3. 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B: 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C: 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
    D: 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4. 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压缩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

    注射器内出现液体

    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B

    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破裂

    可能滴加了清水

    C

    针筒中封闭一部分气体,用力推活塞

    活塞无法推到底

    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将等体积的芝麻和黄豆混合均匀

    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5. 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

    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时(选填“A”或“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
    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
    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该现象说明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6.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物态中某一状态下的分子排列方式。与图丁中自然现象的形成相对应的分子排列变化是(    )

    图片_x0020_31

    A: 甲→乙
    B: 乙→丙
    C: 丙→甲
    D: 乙→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7. 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块冒着“白气”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74℃)放入气球内,并迅速扎紧气球。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气球快速鼓起,同时在气球底部的外壁观察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 “白气”的形成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的
    D: 气球鼓起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独立作业试卷
  • 8. 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 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片六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质量检测试卷
  • 9. 下列“粘”的现象,与静电有关的是(    )
    A: 湿餐布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将食品粘住
    B: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C: 在干燥的天气里,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住毛线
    D: 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不落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片六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质量检测试卷
  • 10. 为了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我们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做了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如图所示。通过比较混合前后的总体积,即可推断出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连续分布的还是存在空隙的。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在直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定量的(选填“水”或“酒精”),并且优先选用内径较(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