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

    ①放在盐水中的鸡蛋被腌咸了;②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空气中的尘土飞扬;③糖溶解在水中,使水变甜;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在游动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以上都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 2. 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萝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的,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度低,盐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B: 盐的分子太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 3. 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下列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
    A: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 4. 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雾霾天气时大量极细微的尘粒飘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 5.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 打扫室内卫生时,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看见灰尘飞扬
    B: 水蒸发为水蒸气
    C: 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 酒香不怕巷子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 6. 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八月桂花飘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

    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 7. 关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 该实验说明黄豆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该实验是用来模拟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各体积之和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 8. 观察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
    A: 1cm3水中有3.34x 1022个水分子
    B: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紧压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C: 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小于原来两者体积之和
    D: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 9. 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向左边注入50毫升较咸的食盐水,向右边注入50毫升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填“咸”或“淡”),右边的食盐水变(填“咸”或“淡”),这是因为。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这是因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 10. 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着”,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溶液颜色变为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这个实验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吗?,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