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分块训练卷(六)物质变化
  • 2.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电解水得到氢气

    水中有氢分子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暨阳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三个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探究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运动
    B: 乙加入烧碱溶液后塞上橡胶塞,振荡后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CO2与烧碱发生了反应
    C: 若丙的A处黑色粉末变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uO全部发生了反应
    D: 丙实验结束应先拆去酒精灯,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到室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19年科学重高保送生选拔考试试卷
  • 4. 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 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实验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用力推活塞,注射器中的气体被压缩了
    B: 两个铅柱用力挤压后粘合在一起
    C: 喷洒香水后,香水味弥漫了整个房间
    D: 红墨水滴入热水中,整杯水过一会儿全部变成红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B: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通常物体不带电  
    C: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科学中考模拟试卷(5)(华师大版)
  • 6. 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等于 20℃时,水瞬间凝固成冰, 他们称之为“暖冰”。下列关于“暖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技术使得常温下水结成冰成为可能
    B: “暖冰”、冰和干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 水凝固形成 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电场的作用,改变了水分子间的间隙,因此由液态变为固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衢州地区2018-2019学年期八年级下学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二)
  • 7. 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 “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众人拾柴火焰高”——说明可燃物越多,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D: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熔点很高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下架)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甬真卷1号作品·明州试卷
  • 8. 下列“粘”的现象,与静电有关的是(   )
    A: 湿餐布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将食品粘住
    B: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C: 在干燥的天气里,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住毛绒
    D: 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不落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区、滨江、下沙、大江东等地2019年科学一模联考试卷
  • 9. 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 C-12和C-14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完全相同
    C: 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两种酸均能电离出酸根阴离子
    D: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是因为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减少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文海中学2019年中考科学模拟试卷
  • 10. 下列实验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向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分别通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 将试管中的盐酸与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混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向两份过氧化氢溶冷水中分别放入液中的一份中加入二氧化锰,探究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D: 在等量的热水、相同大小的品红,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19年中考科学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