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填“吸热”或“放热”)。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7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7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 3. 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 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 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 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7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 4. 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使河床干涸。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7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 5. 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的方法使气体装入瓶中后。使用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发生时要吸热。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6 液化(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6. 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凝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6 液化(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7. 如图所示,在海水淡化模拟系统内,A为模拟海洋,B为人工水库,C和D分别为储水池,B中的海水经虹吸管利用虹吸现象吸到FE后流入C池。阳光照射到由吸热储水材料构成的EF上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透明板GH凝聚成水滴经水管流到D中,则池中是淡水;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物态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6 液化(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8. 妈妈告诉小明: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开锅时要注意安全。小明很想知道为什么,你认为是(  )
    A: 水蒸气比水温度高
    B: 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C: 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进入人体
    D: 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6 液化(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9. 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6 液化(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10. 如图是小桂家的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的热水管和冷水管,小桂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壁上却没有水珠,仔细观察这些水珠并不是溅上去的,这些水珠的形成是属于现象,该现象是(填“吸热”或“放热”)过程,由此可知左水管是(填“冷”或“热”)水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6 液化(第2课时)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