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实验后将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呼吸的。
    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0-2021学年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卷
  • 2.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至海拔10m处。

    ⑵实验对照:生长于原海拔处的野菊幼芽。

    ⑶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⑷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移栽的野菊株高(选填序号,下同)

    ①与生长在10m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②与生长在10m处的野菊株高有显著差异。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移栽的野菊株高

    ①与原海拔处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②与原海拔处野菊的株高有显著差异。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移栽的野菊株高

    ①比10m处野菊株高高,比原海拔处野菊株高矮;②比10m处野菊株高矮,比原海拔处野菊株高高。

    ⑸该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0-2021学年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卷
  • 3. 桑叶自古就是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桑树在中国种植多,分布广,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桑叶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并不相同,小滨对桑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降血糖作用的筛选。
    步骤一: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制备

    小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后,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可破坏胰岛β细胞,诱发糖尿病),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相同质量的, 60小时后, 再禁食12小时h, 眼眶取血,取血糖值高于正常值的小鼠为糖尿病模型动物。

    步骤二:糖尿病小鼠降血糖试验

    将糖尿病小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对照组、桑叶多糖组、桑叶生物碱组、桑叶总黄酮组、其它桑叶提取物组,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的水,每日1次,连续10天。实验结果如下表:
             不同桑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组别 动物只数 给药前血糖值(mmol/L) 给药后5天血糖值(mmol/L) 给药后10天血糖值(mmol/L)
    对照组 10 14.5±4.0 21.9±5.1 24.1±4.6
    桑叶多糖组 10 15.9±5.9 17.3±6.2 19.2±5.5
    桑叶生物碱组 10 15.1±4.5 11.9±8.0 12.5±6.8
    桑叶总黄酮组 10 15.0±5.0 12.3±5.5 13.6±6.3
    其它桑叶提取物组 10 14.8±4.7 19.8±6.8 17.6±6.7

    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

    该实验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

    步骤三:不同桑叶提取物配比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为更好的开发防治糖尿病的药物,小滨准备接下来选用两种降糖效果最好的桑叶提取物,将它们按不同的配比,合并使用给药治疗糖尿病小鼠,以降低药物的用量,并提高药材利用率。你觉得应该选用哪两种桑叶提取物?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4. 先在烧杯中装满沸水,再倒掉沸水,然后在烧瓶口放入去壳的鹌鹑蛋(不留缝隙),如图所示,将烧瓶口向右或向左或向下,发现鹌鹑蛋一直向烧瓶底部动。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探究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 探究假设: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 探究目的:研究大气的压强与热水温度的关系
    D: 探究结论:大气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5. 流程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的流程图正确的是(    )
    A: 地球由内到外的圈层结构:地核→地幔→软流层→岩石圈→地壳
    B: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顺序: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C: 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的层次:界→门→纲→目→科→属→种
    D: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评价交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统考卷
  • 6. 为探究网传烧烤类食品会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质的问题,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把若干鸡翅放在烤箱中,用电烤箱在180°C、230℃分别烤制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进行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来讲解如何科学“撸串”。(苯并芘又称苯并(a)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

    序号

    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min)

    苯并花含量(μg/kg)

    1

    180℃电烤

    10

    未检出

    2

    20

    1.2

    3

    30

    3.6

    4

    230℃电烤

    10

    未检出

    5

    20

    2

    6

    30

    5.4

    7

    生鸡翅

    0

    未检出

    分析表格数据,空白对照实验是第组;
    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
    为了提高该探究实验的普遍性和严谨性,如何进一步完善?
    根据实验结果,对爱撸串的朋友有何科学烧烤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统考卷
  • 7. 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肓”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定计划
    D: 表达交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 8. 下列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哪种品牌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高?
    B: 哪种品牌牛奶的密度大?
    C: 哪种品牌牛奶的矿物质种类多?
    D: 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 9. 小明在公园里游玩时,发现金鸡菊花(如图甲)上的蝴蝶数量远多于其它的花。为什么金鸡菊花更能吸引蝴蝶呢?小明认为可能是金鸡菊花的形状引起的,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用与金鸡菊花同色的纸制作成形状不同的三支纸花如图乙。

    ②将纸花分别插在田园的不同位置。

    ③在田园中释放30只蝴蝶,记录每支纸花上蝴蝶停留的次数。

    小红认为实验中纸花至少要再增加一支,而且这支纸花的形状是
    小明采纳小红的意见并进行实验,发现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则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关于“金鸡菊花更能吸引蝴蝶的原因”,请你再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 10. 在探究蜗牛是否有视觉时,小明先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再用书本遮在它上面,使其一半身体处于阴暗中,观察是否都爬向阴暗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