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将3个相同的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在1、2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回答下列问题:

    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选填“卵生”、“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受精卵、胚胎发育、、幼蛙、成蛙等五个阶段。
    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
    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学校联谊会质量调研试卷
  • 2. 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之后,同学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同学买了一包含羞草种子,通过实验探究含羞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实验方案如下:

    ①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一块湿棉花和20颗种子,分别编号A、B、C;

    ②将三个培养皿依次放入温度为10℃、20℃、30℃的恒温箱中培养;

    ③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A

    B

    C

    温度/℃

    10

    20

    30

    种子萌发数量

    10

    19

    11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猜测B组实验中有一颗种子不萌发和种子自身原因有关,可能是
    根据实验结果,同学得出“含羞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0℃”的结论,判断该结论是否严谨?(选填“是”或“否”);
    为进一步探究水分的多少对含羞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同学控制温度为10℃,改变水分的多少,记录相应的种子萌发数量。老师评价该方案有待改进,请帮助同学改正方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 3. 夏天高温,当汽车停在露天环境下是晒几小时后,车内的高温有可能会引发汽车自燃,其中放在车内的矿泉水瓶就是一种危险因素。中央电视台《加油!向未来》栏目主持人为验证阳光下车内的矿泉水瓶对物体的灼烧情况,在新疆吐鲁番进行高温实验。他分别在三辆车中各放入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其他条件相同。阳光经过矿泉水原的汇聚后属在织物座椅、毛城玩具和皮质钱包三种不同物体上,实验过程如下图。

    相同的一段时间后,观察物体表面的变化情况并测试三种物体被照射后的温度,记录如下:

    物体种类

    测试温度(℃)

    灼烧程度

    织物座椅

    150

    织物开始冒烟

    毛绒玩具

    100

    绒毛变卷曲

    皮质钱包

    110

    皮革被灼烧出小孔

    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夏天放有矿泉水瓶的汽车可能会引发自燃的原因是
    根据实验中的测试温度,有同学认为织物座椅一定比皮质钱包先发生灼烧现象。请你对该同学的说法作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永嘉、乐清三县(市)2018-2019学年科学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考试试卷
  • 4. 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外,是否还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呢?有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种子
     发芽率
    处理方式
    豆角
     
    小麦 玉米 莴苣
    无蒜汁 97.7% 93.8% 95.6% 80%
    有蒜汁 93.3% 96.6% 95.6% 20%

    注:有蒜汁是指在各培养皿中加入了2克碾碎的大蒜籽,无蒜汁则未加,实验过程中提供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该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大蒜汁对种子的发芽率有较大影响,而对其它三种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
    请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如果在大蒜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此时地下部分已经形成大蒜籽)时,提出两种播种方案:①向间行(即在两行大蒜苗之间)播种莴苣种子;②向间行播种豆角种子。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为什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秀洲区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月考试卷
  • 5. 鸡蛋贮存过程中会出现质量减少、散黄等现象。查阅资料发现,1.5%的蜂胶混浊液可减缓鸡蛋贮存期间质量的减少,对人体也没有伤害。甲蜂胶处理鸡蛋时,浸渍和喷雾中哪种效果更好?对此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进行了探究。将鸡蛋分成三组,其中两组分别用1.5%的蜂胶混浊液进行浸渍(10 s)和喷雾处理,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如图所示,置于25 ℃恒温箱中存放,每隔10天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鸡蛋贮存期间质量减少情况( )/%]如表所示:

    时间/天

    浸渍组

    喷雾组

    对照组

    10

    5.2

    5.2

    6.5

    20

    6.0

    5.8

    7.3

    30

    7.6

    7.2

    10

    40

    9.0

    8.5

    16.8

    50

    9.8

    9.6

    24.0

    60

    11.4

    10.9

    37.5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兴趣小组的成员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得出1.5%的蜂胶混合液用浸渍和喷雾的方法处理鸡蛋均能明显降低鸡蛋在贮藏期间的质量减少,且两种处理方式差异不大的结论,其依据是
    浸渍或喷雾的蜂胶混合液在鸡蛋外会形成一层保护膜,可降低鸡蛋质量的减少量,请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为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秀洲区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月考试卷
  • 6. 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左下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旋转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了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 。
    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该选择哪几号进行对照?。(填写滤纸编号)
    实验结果表明,(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秀洲区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月考试卷
  • 7. 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①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

    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

    烘干后储存。

    ②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

    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

    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            

    ③结果记录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

    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和947.2%

    请根据以上实验问答:

    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月考试卷
  • 8.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己消毒的甲、乙、丙三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 2组,温度、消毒棉球
    B: 2组,温度、空气
    C: 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 2组,温度、细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
  • 9. 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 ℃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⑵猜想与假设:

    ⑶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⑷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毫升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⑸预测实验结果:

    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⑹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判断的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1 氧气的制取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第3课时)同步练习
  • 10. 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4.4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第2课时)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