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他应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 ,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 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开始寻找证据。他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了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冒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中,只见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冒没,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小明先后提出了哪几个假设?
    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章)
  • 2.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④③②⑥⑤①
    B: ③④⑥①②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④⑥⑤③②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建成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卷(到第2章结束)
  • 3. 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同学们都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建成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卷(到第2章结束)
  • 4. 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当科学家
    C: 提高智商
    D: 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好成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阶段性检测试卷
  • 5.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论证
    B: 猜想
    C: 实验
    D: 分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 6. 阅读材料: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天,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感染了,而另一些孩子却没有?研究员认为这些细菌来自于某些染菌的食物。于是他们商量一部分研究员去进行询问,另一部分研究员去调查孩子们的活动场所。调查发现,孩子们没有在一起吃饭,他们去动物园参观了一种蜥蜴展览。研究员经检查发现了一只蜥蜴确是此病菌的携带者。但展览的动物是不许触摸的,又怎么会感染到孩子们身上呢?

    于是,研究员仔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展区的活动,并将他们提供的信息与那些没有得病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洗过手的孩子没得病,而没洗手的孩子则病了。 对信息的进一步筛选和分析发现,凡是接触过木栅栏又没洗手的孩子都病了。而对木栅栏的检验的确发现了该病菌。原来孩子们得病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爬上围护蜥蜴的木栅栏,没有洗手就直接吃了东西,病菌就由口腔进入了他们的体内。

    阅读材料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建立的假设是
    “他们商量一部分研究员去进行询问,另一部分研究员去调查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 7. 下列是一组同学的身高、体重和脚印的长度,请你根据下表,完成下列探究。

    表一

    调查号码

    姓名

    脚印长度(cm)

    身高(cm)

    体重(kg)

    1

    施嘉琦

    23

    165

    60

    2

    曹宇航

    25

    175

    65

    3

    孙定康

    25

    172

    65

    4

    斯振强

    24

    173

    62

    5

    张嘉璇

    25

    170

    66

    针对表一数据,你提出的问题是:
    对此提出一个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收集实验数据(见表二),并根据此表整理出所需数据,填入下表:

    调查号码

    姓名

    身高(cm)

    脚印长度(cm)

    二者比值

    平均值

    1

    施嘉琦

    165

    23

    7.17

    7.01

    2

    曹宇航

    175

    25

    7

    3

    孙定康

    172

    25

    6.88

    4

    斯振强

    173

    24

    7.21

    5

    张嘉璇

    170

    25

    6.8

    根据表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 8. 一天晚饭后,小明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明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小明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布料种类 涤纶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⑴提出问题:

    ⑵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⑶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⑷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⑸小明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布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 9. 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白色)

    1

    12%

    2

    2

    5%

    3

    化纤(白色)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比较实验 1、2 或 3、4 得到的结论是。比较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比化纤材质的衣服的防晒效果好。比较实验 5、6 让我们知道,要防晒效果好应穿色的全棉 T 恤。
    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 10. 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丙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 A,B,C 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实验结果如图丁,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