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无线路由器可以发射电磁波覆盖有效空间,能够接受和利用电磁波的设备(如智能手机、pad和电脑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连通网络.某科技小组的学生完成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并得出结论:处于工作状态的无线路由器会危害种子的发芽.请回答问题.

    实验处理

    甲房间

    乙房间

    无线路由器

    一部,处于工作状态

    将要萌发的某种植物种子若干粒

    一盘,100粒

    一盘,100粒

    培养观察15天

    浇水适宜且等量

    浇水适宜且等量

    统计植物种子的萌发率

    6%

    79%

    在本实验中甲房间的实验属于组.实验中两个房间放置的种子供水量适宜且相同,空气也无差别.考虑到影响种子萌发的外境因素,还应该要求两个房间的温度相同。
    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你认为该科技小组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是否足以支持上述结论?如果不充分,如何改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2.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检测环境:手和教室的空气。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拭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设计3号的目的是;它最适合与号实验组合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科学地讲,3号是否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 ,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3. 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植株高度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 000米

    第二组

    海拔3 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 000米

    d组海拔3 000米

    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引起的。
    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填“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2.5 种子植物(第1课时) 同步练习
  • 4. 某小组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订了如下计划:(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将小组计划的探究内容补全:

    提出的问题:?
    作出的假设:
    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块,玻璃板一块。

    实验A:让蚯蚓在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实验B:让蚯蚓在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实验数据:


    平均爬行距离(厘米)

    玻璃板

    12

    薄木板

    30

    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得出如下结论:蚯蚓在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本实验中:实验A与实验B的变量是什么?

    做完实验后,应对蚯蚓如何处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2.4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第3课时) 同步练习
  • 5. 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呈鱼形,身上有鳍,体长3米,背呈浅蓝色,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⑴提出问题:?

    ⑵建立假设:Ⅰ: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Ⅱ: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⑶获取证据:

    村民甲的证据:Ⅰ;Ⅱ

    村民乙的证据:Ⅰ;Ⅱ

    ⑷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2.4 常见的脊椎动物(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6. 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后,小明对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通过实验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1 000毫升大烧杯、清水、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红色苋菜等。

    实验步骤:

    ⑴提出问题: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吗?

    ⑵做出假设:

    ⑶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两个相同的大烧杯,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的清水,并把甲烧杯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乙烧杯

    ③把新鲜的红色苋菜叶片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

    ④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的现象。

    ⑷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水;乙烧杯中的水

    ⑸原因分析:甲烧杯中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乙烧杯中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

    ⑹实验结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2.2 细胞 同步练习
  • 7. 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测量

    ②“测量七年级上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③“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改变导体两端电压,多次测量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8. 当今地球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而古代曾有人“预言”:若干万年后,地球将诞生第五大洋,新的大洋将出现在非洲大陆内部,会将完整大陆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对这种“预言”,你认为是(   )
    A: 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B: 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C: 科学探究中的得出结论
    D: 没有根据的胡说八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0-3)
  • 9. 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如表所示。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 872克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克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

    202 106克

    生产期总用水量

    204 228克

    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分,只有%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左右的水都被蒸腾掉了。
    请你据此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1 地球上的水 同步练习
  • 10. 科学家在云南的蝴蝶谷做了一个实验:在两棵树之间挂四根长度、粗细、材质均相同的草绳,四根草绳分别在白酒、糖水、盐水和清水中浸泡过,几个小时后,观察到白酒中浸泡过的草绳上停留的蝴蝶最多。这个实验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
    A: 蝴蝶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B: 蝴蝶喜欢什么种类的食物
    C: 蝴蝶喜欢什么样的温度环境
    D: 蝴蝶喜欢什么材质的草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科学入门 复习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