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说法,“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肥皂和洗衣粉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①取三个塑料杯,分别编为甲、乙、丙,在甲杯中加入5克洗衣粉:乙杯中加入5克肥皂、丙杯中加入2.5克洗衣粉和2.5克肥皂。②在三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并测出溶液pH。③在相同温度下,将三块大小、油污程度均相同的白棉布分别放人三杯溶液中浸泡10分钟后,取出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如下:(pH>7呈碱性,pH<7呈酸性)


        甲

        乙

        丙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10

        8

        9

        去污效果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做同样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甲

        乙

        丙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8

        9

        9

        去污效果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填“正确”“不正确”)。
    将肥皂和洗衣粉混合使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选填“会”或“不会”)。
    为什么要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重复同样的实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A班期中考试试卷
  • 2. 将金鱼藻置于一烧杯中培养。在不同温度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用每小时O2释放量表示)与光照强度关系如下左图所示。呼吸速率(用每小时O2消耗量表示)与温度关系见下右表。请根据图表回答。

    温度(℃)

    呼吸速率(mg/时)

    0

    0.30

    10

    0.35

    20

    0.50

    30

    0.70

    40

    0.10

    从图中可见,金鱼藻的光合速率与等因素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金鱼藻的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来自于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九年级普通高中保送生模拟考试科学试题
  • 3. 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乐青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A班第期中考试试卷
  • 4. 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欢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欢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发现和提出问题
    B: 建立猜想或假设
    C: 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据
    D: 交流合作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义乌绣湖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5.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一药匙食盐放入装有10毫升水的三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都有少量食盐。为了让食盐完全溶解,甲同学对烧杯进行加热,乙同学在烧杯中继续加入10毫升水,丙同学往烧杯中再加入10毫升酒精,结果甲、乙同学都达到了目的,丙同学未达到目的。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是不同的
    B: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C: 物质的溶解能力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 不同种类的液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义乌绣湖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6. 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说它可能是酒精,小明提出打开瓶塞闻气味。对于“小明提出打开瓶塞闻气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设计方案
    D: 收集证据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常山县共同体四校联谊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7. 来到大南门的古城墙上,细心的小科发现,古人在建造城墙是砖块都是平放的,很少竖放。老师解释:竖放的砖容易翻到,而平放的砖不容易翻到,平放的砖比竖放的砖更加稳定。我们把物体的的稳定程度叫做稳度。

    小科想:那么,物体的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看到不倒翁的构造、天平等仪器有较大的底座等现象,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稳度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重心,二是物体的底面积。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一:他找到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给它们安装上不同面积的底座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底座的面积(cm2

    200

    400

    800

    稳度

      差

    一般

    实验二:他找到了一些形状完全相同但重心高度不同的几个物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重心离地面的高度(cm)

    10

    20

    40

    稳度

     差

    一般

    通过这两个实验,他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得出了结论。在实验中,他还发现,所谓底面积,不一定是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是物体的“底”在地面中所围成的面积。如:照相机的三脚支架与地面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实验一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一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常山县共同体四校联谊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8.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填器官名称)来发现障碍物的。
    的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十五中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9. 小李在探究影响鱼呼吸速率(即鱼每分钟开闭鳃盖的次数)的因素时:
    请你补全小李的猜测:如

    ①鱼呼吸速率可能与水温有关

    小李在实验中得到的四组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如下表:

    温度(摄氏度)

    18

    20

    22

    24

    呼吸速率(次/分)

    92

    98

    106

    116

    请根据图表的数据,写出得出的结论:

    为什么每组要取10条相同的金鱼,而不是1条?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十五中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10. 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时,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6

    120

    木质

    80

    2

    #7

    120

    木质

    80

    3

    #7

    120

    水泥

    90

    4

    #7

    150

    水泥

    110

    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他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有关。
    上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合作与交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翠苑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