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科学并不是那么的神秘。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平常的事情里就蕴含着科学道理,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翠苑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2. 小明家经常出现蟑螂,他想:蟑螂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呢?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纱罩内分别放一堆糖和一堆木屑,将两只蟑螂中的一只剪掉触角,另一只没剪,并将它们同时放入纱罩内。小明发现没剪触角的蟑螂很快就找到了糖,而剪掉触角的蟑螂则在里面乱撞。
    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
    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作用;
    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县河上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⑴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⑵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这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法。

    ⑶如果20天后,出现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⑷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县河上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①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标记A、B;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各方面条件相同的蝌蚪各一只;④在A中加入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在B中加入不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⑤保持A、B两缸的水温20℃;⑥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完善:

    第一处是

    第二处是

    第④步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缸(填“A”或“B”)。
    如果实验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设水质对蝌蚪生长发育无影响),请你预测会出现哪几种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实验结果:

    结论:

    ②实验结果:

    结论: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县河上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5. 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得到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拓展人们的观察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八校联谊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6. 意大利科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     )
    A: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
    B: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八校联谊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7.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基米德,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基米德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基米德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跟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跟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 这则故事说明了(       )
    A: 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
    C: 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 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八校联谊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8. 吴平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做出结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9. 菠萝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水果,小明同学吃完菠萝后,口腔内常有刺痛发麻的感觉,针对这种症状他查阅资料得知菠萝中有一种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菠萝中真的有蛋白酶吗?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Picture_x0020_1639

    请回答下列问题:

    A与B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组。
    分析A、B、C三组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明完成实验后,向自己的科学老师汇报了实验结果,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时老师建议他以后先将菠萝放在盐水中或热水中浸泡几分钟后再食用。

    试解释食用菠萝前先将菠萝放在盐水中或热水中浸泡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乐清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月考试卷
  • 10. 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资料: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饱和硫化氢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硫化氢有剧毒,经黏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硫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硫化氢及氢硫酸能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2H2S+SO2=2H2O+3S                    H2S+I2=2HI+3S

    H2S=H2+S                                     H2S+CuSO4=CuS↓+H2SO4

    H2S+2NaOH=Na2S+2H2O                 H2S+NaOH=NaHS+H2O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资料中“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这一记载十分感兴趣,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H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1mL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二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1-2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的现象,如图三。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也更明显些,如图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三的设计意图是,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用反应式表示)。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简单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第十届初中生科学竞赛复赛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