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 分组实验
    B: 演示实验
    C: 独立实验
    D: 对照实验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 2. 以下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
    B: 假设与实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任意的假设
    C: 水、温度、时间都可能是实验变量
    D: 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 3. 酵母菌中含有一种能将面粉中糖类分解为CO3和H2哦的酶,某中学兴趣小组就温度和食盐对这种酶的催化效率和影响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先配制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按一定比例)配成酵母菌和面粉的悬浊液,分成15等份,并将它们分成A、B、C三组(每组5份,A组各份中分别加10mL纯水,B组各份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食盐水,C组各份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然后按图中配好5个同样实验装置,分别放在5种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30分钟,用直尺分别测量试管液面下降高度,由此换算出气体的体积(厘米3),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NaCl溶液质量分数

    (%)

    25℃(cm3

    35℃(cm3

    45℃(cm3

    55℃(cm3

    65℃(cm3

    A

    0

    3.6

    14.7

    50.4

    7.6

    2.3

    B

    10

    3.3

    14.1

    50.0

    7.5

    2.2

    C

    20

    3.3

    12.7

    42.O

    6.9

    1.8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陈述,错误的是(   )

    A: 在测量气体时,应都冷却至常温后再测
    B: 该实验结果能支持:“随温度增高,食盐对酶的催化效率的抑制程度更强”的假说
    C: 选择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的目的是有利于增加结论的科学性
    D: 此实验还能说明酵母菌在25℃~65℃温度范围内都能生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 4. 探究题1747年,有位科学家用实验法得出了“维生素C可以治疗坏血病”这个结论.他将12名病情严重的坏血病患者分组进食,其中A组:每人每天给2个橘子和1个柠檬,B组不给橘子和柠檬.据观察,A组进食6天后病情大为减轻,26天后A组都恢复了健康,另外B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请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看了该实验,你认为他所要探究的实验变量是.为了保障实验结果的合理性,除实验变量外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填字母代号).

    A.相同的条件     B.不同的条件     C.相对的条件      D.相似的条件

    科学家所提出的探究实验问题是
    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在这个实验中,A组为组;B组为组.
    该实验的实验结果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 5. 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

    (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

    (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

    (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 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答
    从实验结果来看,小明的假设是的.
    步骤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在实验设计中,除了要遵循对照性原则,还需要遵循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 6. 大棚爱吃西红柿,家里的没有吃完,妈妈又给他买了一些.过了两天,他发现新买的一个西红柿烂了.他仔细地观察了一些腐烂的西红柿表皮有一道裂痕,其他西红柿的表皮都完好无损.于是,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西红柿的表皮是不是有保护作用呢?为了证明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完成下列内容: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西红柿的表皮哟保护作用:

    制定计划.

    ①取大小的A、B两个西红柿,用清水冲洗干净.

    ②用小刀把A西红柿去掉一块表皮,B西红柿

    ③把A、B两个西红柿放到厨房的窗台上.

    ④过几天,观察西红柿的变化.

    实验现象:A西红柿,B西红柿
    得出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 7. 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呼吸器官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他们最终决定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这一难题,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实验.

    实验材料和用具:试管、活蝗虫和清水等.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注入的清水.

    ②把两只的活蝗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露出部;乙中蝗虫的浸入水中,露出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结果预测:
    推测蝗虫呼吸器官的部位:
    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仍活着的蝗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 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馒头表面很快会生出霉菌,而在冰箱冷藏室内的馒头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某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写了一份不完整的“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实验项目: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①实验材料:2个相同的馒头、两个塑料袋、冰箱、线绳、记录纸、笔.

    ②实验步骤:将两个馒头分别装入塑料袋,用线绳扎紧袋口,一个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冷藏室内.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天,并记录看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见表.

    组别

    条件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A

    温暖潮湿

    没有发霉

    少许霉菌

    很多霉菌

    非常多霉菌

    长满霉菌

    B

    低温潮湿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结论:.霉菌适宜生活在环境中.

    本组实验中,实验组为对照组为
    如果把馒头一个烘干处理,一个不处理,放在无菌环境中,此时,验证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 9. 在探究活动中,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否定假设
    B: 更改结果
    C: 重复实验
    D: 放弃实验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 10.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   )

    ①制定计划        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③得出结论④作出假设       ⑤表达交流               ⑥实施计划.

    A: ②④①⑥③⑤
    B: ②④①⑥⑤③
    C: ④②①⑥⑤③
    D: ①②③④⑤⑥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