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甲乙两小组按下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H2O),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不剧烈,发出光, 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①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操作的顺序应是
A.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移走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先移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②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
①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 + 水;蜡烛+氧气(少量)→ 一氧化碳 + 水;……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
②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填字母序号)。
A.碳、氢和氧三种元素 B.碳和氧两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⑴将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
蜡烛漂浮在水面上
蜡烛难溶于水,密度比水
⑵拿住火柴梗的一端,将其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火柴梗接触火焰部分,两端最黑,中间无明显变化
⑶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水
⑷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实验1)
序号
实验目的
①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③
_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
(实验2)
1
2
3
4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熄灭
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填“成立”或“不成立”)。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
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
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①关注物质的变化;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③关注物质的性质;
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选项
A
收集呼出气体样品(不考虑其中的水蒸气)
用吸管向倒扣在水槽中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缓缓吹气
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
C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D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