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同学们都点过生日蜡烛吧!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图片_x0020_1547754807

    如图A所示,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是(填字母序号)。

    ①发出黄白色火焰            ②熔化的蜡烛液顺着蜡烛流下

    ③发光、发热                ④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如图B所示,将一根木条迅速平放于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两边出现了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部分的温度最高。
    如图C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物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这些颗粒是炭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
    ①如图D所示,将干而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

    ②将图D中的小烧杯迅速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出现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蜡烛的生成物,请写出蜡烛燃烧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卷
  • 2. 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问题一: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问题二:燃着的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问题一:蜡烛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产物可能还含有
    问题二: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氧气;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实验1】用冷而干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水生成。

    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点燃蜡烛至熄灭,利用多功能传感器测量了有关量。实验结束后,发现黑色固体颗粒附着在铝板表面,同时传感器获得的实验前后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36.4%

    21.2%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2.6%

    15.6%

    3.843%

    0.0192%

    【实验结论】由实验及结果分析,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反思拓展】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答一条即可)。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3. 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A实验热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原因是
    B实验中证明酸碱恰好中和的现象是
    C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刚开始没有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开始变浑浊,原因是。(答一点即可)
    D实验过程中,除待测的两瓶气体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用甲装置测定水的组成。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红同学用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该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
    用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填字母)。

    A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 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 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为测定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中的金属含量,现将 的混合物16克,与109.5克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此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 5. 下列关于蜡烛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密度小
    B: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说明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C: 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不相等,说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吹灭蜡烛后的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天津市滨海区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6.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探究一:蜡烛熄灭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 a.铜线圈隔离了可燃物:

    b.铜线圈隔绝了空气;

    c.铜线圈吸热,降温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讨论与交流:经观察分析同学们否定了猜想a和b,理由是

    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铜圈加热后

    猜想c正确

    探究二:经过多次上述实验,大家发现铜丝表面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炭黑;②; ③炭黑和氧化铜。

    讨论交流:铜丝表面产生炭黑的原因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许黑色固体至试管中,

    猜想③正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19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 7. 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验证
    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
    实验三中,通过测定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前后两次称量结果不一致,原因是没有称量的质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 8.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甲                         乙

    甲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乙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 9.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的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 蜡烛中只有碳、氢元素
    D: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许昌市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 10. 比较和分类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可以从“实验方法、实验目的、实验安全”等角度加以分类。请仔细分析下列实验,按照实验方法可以将实验(填字母)实验C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

    A

    B

    C

    D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全一册114页“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中,有些物质的溶解性用“﹣”表示,这说明该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会发生“水解”。如碳酸铜遇水会水解:CuCO3+H2O=Cu(OH) 2↓+CO2↑.请仿写出碳酸铁遇水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