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四个主要操作步骤如图(1、2、3、4)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的空白处: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①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②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根据,判断水含量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 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 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 蜡烛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D: 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市新华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生活处处有化学.   
    Ⅰ.毛巾用久了会变硬变黄,原因之一是:用毛巾洗脸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沉淀物可溶于白醋)吸附于毛巾上.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证明水是硬水,可使用的试剂是,观察到的现象是

    为避免毛巾变硬变黄,其中一种方法是降低水的硬度.下列方法中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_____(填标号).
    要使已用久的毛巾变软,日常生活中可采用的一条措施是
    Ⅱ.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参考图一,取一支短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一直浮在水面上.请据此写出常温下蜡烛的一点物理性质:

    参考图二,怎样利用燃着的蜡烛和小木条证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
    参考图三,将玻璃导管插入焰心,用燃烧的木条靠近导管另一端,发现导出的气体可以点燃,形成有趣的“母子火焰”现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导管不宜太长,否则在导管末端就看不到子火焰,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缺少的条件是.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其(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下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如下,请在你认为正确的分析后画“√”,错误的画“×”。 

                

    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盘中液面; 
    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5. 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③④
    C: 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6.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图1   图2

    ①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②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元素,因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营口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7. 小文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图片_x0020_636338037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实验现象:

    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清河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8. 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同的,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图片_x0020_1093177363

    首先,由(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然后,由(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9. 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没有火焰。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如图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选填“固态”或者“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交流反思: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两种方法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 10.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图一中,为了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多少,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图二中,通过(填字母)实验现象的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图三中,A试管中高锰酸钾全部溶解,溶液呈色,B试管中高锰酸钾不溶解,汽油不变色。此实验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里性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辽宁省铁岭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