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集气瓶中是否装满氧气
    B: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不复燃,则气体中一定不含氧气
    D: 把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10月月考试卷
  • 2. 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图1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做法,整个实验中需要收集瓶呼出气体;
    图2中向呼出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现象;向吸入空气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现象;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填“大于”或“小于”)空气
    图3中向呼出气体中伸入燃着木条现象;向吸入空气中伸入燃着木条现象;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填“大于”或“小于”)空气  
    图3中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现象,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填“大于”或“小于”)空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 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填字母),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两种物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4. 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l支做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分钟)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评价与交流】:

    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②此实验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宿州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四个主要操作步骤如图(1、2、3、4)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的空白处: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①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②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根据,判断水含量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大成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小秋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再将一支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小蓓同学进一步对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产生了兴趣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大成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一只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下图是燃烧中的烛火,试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中甲、乙、丙各处火焰的名称。甲;乙;丙
    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哪一部分?。原因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我们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气体增多,增多减少。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同学们都点过生日蜡烛,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①如图(1)所示,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填字母序号)。 a.发出黄色火焰  b.熔化的烛液顺着蜡烛流下   c.发光、放热   d.产生淡淡的黑烟      e.火焰分层 ②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圆弧状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①如图(3)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 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

    ②如图(4)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水。

    如图(5)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实验现象
    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并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兴仁县黔龙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10.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发光、放热
    B: 燃烧的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
    C: 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蓝色硫酸铜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
    D: 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兴仁县黔龙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