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都是课本里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能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B: 河水经过静止、沉淀、过滤、吸附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是纯水
    C: 将适量的凉开水、白糖、果汁、食用碳酸氢钠和食醋加入饮料瓶中,可制得汽水
    D: 用紫罗兰制取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加入酒精,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解花瓣中的色素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 2. 人在呼吸过程中,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          

    含量增加;的含量减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 3. 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改变的是(     )
    A: 氮气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 4. 对蜡烛燃烧实验,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       )
    A: 点燃蜡烛时,石蜡先熔化后燃烧
    B: 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最明亮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稍有黑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五四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首先,由(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填“低”或“高”)。
    然后,由(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填“低”或“高”)。
    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填“低”或“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五四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少量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 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的证据: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C: 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氮气的依据:空气中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D: 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五四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某小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① 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②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三层。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 1 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字母)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③ 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④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实验(二):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小明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刚猜想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亮猜想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收集证据】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和汽化。二氧化碳是无色的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探究】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的假设;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实际上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就可以直接排除该假设的可能性。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小刚得出结论:白烟不是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性,这为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的假设,因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五四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别的三种气体是(       )
    A: 氢气 氧气 氮气
    B: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
    C: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氧气 氢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五四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安徽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 10. 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C: 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很低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焰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