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用冷碟子收集蜡烛火焰上方的炭黑
    B: 用洁净的蛋壳和食醋制得二氧化碳
    C: 用两杯等体积的水比较报纸与保鲜膜的透气性
    D: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制得纯净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D: 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 3.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元素,因为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2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4.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化学史非常感兴趣,在看到法拉第所写的《蜡烛的故事》后,参照法拉第在书中提出的问题,对蜡烛进行了深入的系列研究.
    【问题一】为什么蜡烛燃烧可以看到火焰而有些物质燃烧看不到火焰?

    对照木炭、铁丝、氢气、甲烷等物质燃烧的现象,并查阅辞典中“焰”的字义后,大家一致认为蜡烛燃烧能看到火焰的原因是

    【问题二】为什么蜡烛燃烧的火焰总是竖直向上的拉长水滴状(如图1)?

    小吴同学经过思考,给出的合理解释是

    【问题三】蜡烛燃烧的火焰中哪层的温度最高?

    按照法拉第书中的提示,小周同学拿一张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1﹣2秒后移出来,大家将看到滤纸上呈现的烧灼碳化痕迹最接近下列图2中的(填序号)图.法拉第这样的操作手法既解决了问题也体现了科学家的智慧.

    【问题四】蜡烛火焰中心处导出的气体可以燃烧,它的成分是什么?

    小吴猜想: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

    小周猜想:可能是蜡烛受热产生的石蜡蒸气;

    你的猜想:

    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冷的湿毛巾包裹住一根较长的导管,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的中心以导出气体,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试验.

    ①如果观察到现象,说明小吴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如果观察到现象,说明小周的猜想是正确的.

    【问题五】蜡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小施同学设计了如图3实验装置以研究蜡烛的成分.在实验中,分别以无水CaCl2和NaOH浓溶液完全吸收蜡烛燃烧生成的H2O和CO2 . (注:碱石灰为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假设蜡烛碎屑在A装置中完全燃烧.)

    请回答:

    ①C装置的作用是

    ②E装置的作用是

    ③小施同学精确称量了3.8 0g的蜡烛,在检查完装置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通入充足的氧气让蜡烛完全燃烧,最终收集到11.88g CO2和5.04g H2O.由此可知蜡烛中(填“含”或“不含”)氧元素,且通过计算得知该种蜡烛中碳和氢两种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

    通过上述关于蜡烛的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同学们沿着科学家的脚步重走了一段化学的发展史,并深深地体会到,只要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与质疑,哪怕是对习以为常的现象都勇于提出问题,探究无处不在.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5. 结合如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A是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
    B是探究影响品红扩散快慢的因素: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整杯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由此说明:①分子不断运动;②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有
    C是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一周后,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6. 下列实验技能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你能做出正确回答吗?
    要想知道一瓶气体的气味,如何操作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何时开始收集?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装置必须先再加药品;
    如何判断玻璃仪器已洗干净
    熄灭蜡烛后,有一缕白烟.点燃白烟,能重新点燃.请问白烟的成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50
  • 7.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小
    B: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氧气的化学性质b 50
  • 8. 下列相关实验操作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验证CO2的性质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生成炭黑的实验  
    D: 收集H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 50
  • 9. 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1: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
    实验2:该实验目的是
    实验3: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还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10. 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 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 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验满二氧化碳
    D: 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