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

    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 2. 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产物中有

    将内壁涂有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可能还含有元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3.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棉线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省毕节市三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4. 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有H2O和CO2生成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CO2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5.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分别将铜丝和银丝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混合气体
    C: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6. 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
    B: 尽量往楼顶跑
    C: 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
    D: 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7. 某研究小组对“蜡烛在密闭装置中燃烧至熄灭,装置中是否有氧气剩余”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在密闭装置中燃烧至熄灭,装置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4P+5O2 2P2O5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没有剩余;

    猜想二:有剩余.

    【设计并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集气瓶中,放入一小块干燥的白磷,在集气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气球,点燃燃烧匙中蜡烛,迅速放入该集气瓶中

     蜡烛逐渐熄灭

     蜡烛熄灭后,将集气瓶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①气球的作用是 .

    ②热水提供的热量就能引燃白磷,主要是利用白磷的 的性质.

    ③ 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

    根据①和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拓展延伸】

    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密闭条件下足量白磷燃烧时氧气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在约90秒时氧气的含量有所上升,接着再慢慢下降,最终维持在8.0%左右,请你试着解释图象上氧气含量有所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8. 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 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B: 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出现黑色物质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9. 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 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 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 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 10.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①如图1,用干燥的锥形瓶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水生成.

    ②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①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疏松的棉花,其目的是

    ②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③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端时间后,观察到,证明猜想成立,b处发生的反应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拓展应用】由本实验小明联想到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答一条).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卓越教育集团四城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B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