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践】

    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反思】

    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       (填字母序号)
    实验II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2.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与思考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的测定

    实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

    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 %,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是 %.
    实验2:相同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的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30%).

    结合已有信息,合理猜想: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与实验1相比较).

    请写出两种不同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实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

    猜想1及理由:

    猜想2及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3. 蜡烛(足量)在如图甲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州市黄埔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4. 过生日时,父母都会为我们买来精美的蛋糕,插上漂亮的生日蜡烛。点燃后,让我们吹灭……我们学化学的第一个实验也是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图示是实验中可以完成的几个步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要先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与平时点燃蜡烛的明显不同之处
    B: 由①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外焰温度最高
    C: 由②可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 由③不可证明蜡烛是固体燃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5.           
    【探究一】

    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的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烛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探究二】

    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蜡蒸气,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查阅

    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000℃;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实验1: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2: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面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

    【实验分析、讨论】

    ①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

    ②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1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法。

    【拓展应用】下列生产生活中灭火方式与上述实验灭火原理一致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6. “数字化实验”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请回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Ⅰ.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色,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试管的作用是

    Ⅱ.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填“强”或“弱”)。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Ⅰ.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若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证明反应生成了水。

    Ⅱ.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③ 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Ⅰ.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

    较之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更为剧烈,原因是

    Ⅱ.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选填a~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7. 小明进行了下列实践活动。
    实践1: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的沉淀。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 + 3NaOH = 3NaCl +
    实践2: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① 活动1: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② 活动2:如图,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 活动3: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白烟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8. 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 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 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 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 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9.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A: 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 呼出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D: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新疆哈密十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1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下列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a、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田心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