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卓越教育集团四城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B卷)
  • 2.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呈红热状态
    C: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成红棕色
    D: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黑色固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
  • 3. 下面家族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小木条探究蜡烛各层火焰温度

    ②用鸡蛋壳和食醋来制取少许二氧化碳

    ③用过滤法使硬水变为软水

    ④用1L黄豆和1L绿豆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L的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4.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5. 晓蒙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发现,在蜡烛刚

    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提出问题】“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蜡烛完全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点燃时,灯芯周围的石蜡先熔化,从固态变为液态,一部分熔化的石蜡汽化为石蜡蒸气.石蜡蒸气燃烧产生火焰.

    【猜    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资料,晓蒙同学提出

    如下3种猜想

    A.“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原因是
    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住“白烟”,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吹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如图所示).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

    根据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推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有元素、 元素可能有   元素.
    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6. 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石蜡能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 石蜡很容易被小刀切断,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 石蜡燃烧时有黑烟生成,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D: 烧杯罩在燃着的石蜡上会自动熄灭,说明有一部分石蜡不能燃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7. 下列家庭实验不会成功的是(   )
    A: 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
    B: 用6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C: 用等质量的同种白糖加入等量热水与冷水中,比较溶解速率
    D: 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制取炭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8. 科学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创设了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请回答:
    小明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①上述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②上述矿石中,能够冶炼出铜的是

    小明进行了下列实践活动.

    Ⅰ、实践1: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的沉淀.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3NaCl+

    Ⅱ、实践2: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①活动1: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②活动2:如图,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活动3: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白烟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9. 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 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 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 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 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10.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往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学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