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牵牛花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B: 用干燥的pH试纸测浓硫酸的酸碱度
    C: 用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证明蜡烛燃烧一定产生可燃性气体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5年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 2.

    足量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

    ④若产物中二氧化碳与水分子个数相等,则反应后瓶内气体总质量增加.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3.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他们将一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该气体成分可能是什么呢?

    【猜想】小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

    小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汽;

    小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玻璃导管,并用湿毛巾包住,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则小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则小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则小婷的猜想正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省平南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考试试卷
  •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 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 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同步检测
  • 5. 下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A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如图B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如图C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只答一点).

    难度: 困难 题型:压轴题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
  • 6.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

    A: 氮气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水蒸气
    D: 氮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做实验探究蜡烛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在蜡烛火焰中平放一根火柴,一秒钟后取下”。就“在蜡烛火焰中平放一根火柴,一秒钟后取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假设
    B: 实验
    C: 观察
    D: 做出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梦鑫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佳怡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 猜想或假设
    B: 提出问题
    C: 制定计划
    D: 结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