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示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

    (1) 
    (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用序号填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会慢慢熔化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会逐渐变黑,并闻到一股焦味,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等质量的铁粉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相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

    组别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7

    30

    10

    50

    7

    20

    10

    30


    请写出铁粉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实验(填组别)可知,温度对于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图1中表示第3组实验的曲线是
    [进一步探究]图甲、图乙为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三种金属片分别与200ml10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产生氢气的量由气体压强表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氢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

    ①实验中你认为,还要控制的变量是

    ②由图乙,你得出的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的气体体积的关系是

    [拓展提高]下图为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镁片与20ml1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5. 对比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未采用对比法的是(   )
    A: 探究燃烧的条件
    B: 探究分子的性质
    C: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考试试卷
  • 6.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干燥氨气   
    B: 测定某溶液的pH
    C: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D: 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稀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碳酸钠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不正确;猜想正确

    操作②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曲线能够表示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 (填序号)。

    【反思交流】

    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CaCl2 , 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然后过滤。

    II.定量探究

    兴趣小组同学想对本地化工厂排放废水中的盐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取废水50g,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中和,如下图所示.请你计算废水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闸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 8.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过程中,不慎用到了浓盐酸,导致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他们设计了如下除去氯化氢气体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实验。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2 Na2O2+ 2 CO2=" 2" Na2CO3+ O2

    2 Na2O2+ 2 H2O =" 4" NaOH + 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的作用是
    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OH 猜想三: Na2CO3和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酞试液换成硝酸铜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拓展延伸】在盛有氯化铵(NH4Cl)浓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9. 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解答

    A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B

    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变色情况

    C

    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

    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

    D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石蜡固体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 10. 对比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下列教科书里展示的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法的是(   )
    A: 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B: 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C: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D: 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