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中学化学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沪教版(全国)
沪教版(上海)
粤教版
鲁教版
鲁教版(五四制)
人教版(五四学制)
仁爱湘教版
北京课改版
年级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第一学期
九年级第二学期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八年级全册
九年级全册
八年级全一册
九年级全一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简答题
综合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下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氧气循环简图。
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
基本反应类型);
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句容市崇明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学情检测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如图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入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装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
;
试管内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是葡萄糖,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
6
H
12
O
6
, 试计算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考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固体CO
2
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时放出热量
B: CO
2
会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通常CO
2
不能支持燃烧
D: 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质检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 向云层上撒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B: 用作温室内的肥料
C: 用来合成尿素肥料
D: 用来灭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十五冶中小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 )
A: 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B: 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C: 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 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下列关于氧气、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助燃剂切割金属等
B: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方法属于分解反应
C: 二氧化碳可以做灭火剂、碳酸饮料、温室肥料等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必须保持一定的含量以保证植物的光合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甲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丙实验:A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乙图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导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中吹气会看到溶液变
,将盛满二氧化碳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反应方程式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
请在图中①﹣④线上补加“箭头”(其它箭头已画出),以正确表示碳循环各种变化关系.
.
如图显示,大气中CO
2
消耗途径有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简单示意图如下:
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科技小组设计验证该反应的实验为:取二支试管,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向其中的一支试管里通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再加热试管,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另一支没有通二氧化碳的试管,其作用是
转化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C
6
H
12
O
6
)与氧气的过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葡萄糖供植物生长,由此推断绿色植物中肯定有的元素是
转化1与转化2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人类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两个思路: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是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乙烯(C
2
H
4
),其化学方程式为:2CO
2
+6H
2
=C
2
H
4
+4H
2
O,则该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物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19830
19831
19832
19833
19834
19835
>>
19901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