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一史料反映了西周实行的(   )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2西周的兴亡同步检测
  • 2. 武王伐纣的性质是(    )

    A: 民族间的相互战争
    B: 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
    C: 平民和奴隶反抗压迫的斗争
    D: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2西周的兴亡同步检测
  • 3. 《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在这些“典册”上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

    A: 大禹治水
    B: 盘庚迁殷
    C: 武王伐纣
    D: 商王狩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2西周的兴亡同步检测
  • 4. 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大战指的是(    )

    A: 商汤灭夏的战争
    B: 武王伐纣的战争
    C: 国人暴动
    D: 西周的一次奴隶起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2西周的兴亡同步检测
  • 5.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诸侯的叛乱
    B: 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C: 国人暴动
    D: 少数民族内侵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2西周的兴亡同步检测
  • 6. 阅读下列材料作答。

    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些地名的由来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这些地名的由来与西周的什么制度有关?

    西周的周王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请解释这种制度有何意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2西周的兴亡同步检测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请回答:

    材料一中①、②、⑥分别指的是哪些人?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被分封的有哪些对象?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2西周的兴亡同步检测
  • 8. 周文王重视人才,他重用的一个主要人才是(    )

    A: 伊尹
    B: 姜尚
    C: 盘庚
    D: 商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2西周的兴亡同步检测
  • 9. 西周开始,出现了诸侯的称呼,众多的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2西周的兴亡同步检测
  • 10. 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履行义务

    ④西周通过分封诸侯,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2西周的兴亡同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