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受了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A: 奖励耕织
    B: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建立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历史中考复习卷1
  • 2.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上,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一回答“商君”是谁?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
    材料三中“北语”指的是什么?为此孝文帝采取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3. 毛泽东曾称赞“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下面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发生在春秋时期   
    ②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③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4. 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址、遗迹,令今人自豪。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示意图材

    料二:秦朝形势图

    材料三: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一图中都江堰渠首的三个主体工程是什么?谈谈都江堰存在有何现实意义?
    材料二秦修万里长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中长城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材料三丝绸之路开辟于哪一朝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5. 经历了汶川八级大地震仍不垮,人们不禁为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惊叹。请问该水利工程是(    )
    A: 灵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6. 国外一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先于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秦汉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是(    )

    ①蔡侯纸          ②都江堰           ③麻沸散        ④《大明历》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7. 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 齐
    B: 周
    C: 楚
    D: 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8.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    )
    A: 秦穆公
    B: 秦始皇
    C: 李斯
    D: 商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9. 修建于战国时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伟大水利工程是(    )
    A: 郑国渠
    B: 长城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六片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10.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材料二: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在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十多个政权。

    材料三: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材料四: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繁荣景象。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

    结合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结合材料一,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谁?变法有什么作用?
    结合材料二,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哪些民族?
    结合材料三,孝文帝改革还推行哪些汉化措施?改革有什么作用?
    结合材料四,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六片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