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有哪些?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2.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
    A: 重农抑商
    B: 统一度量衡
    C: 迁都咸阳
    D: 按军功授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3. 两千多年前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一个水利工程,经受了“5·12”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造福人民,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六辅渠
    D: 灵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4. 改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13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只写序号)
    根据材料二,概括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概括“魏主”推行的措施及其目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两次改革共同的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10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一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谁主持兴建的?
    阅读上述材料后,小历同学认为材料一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有利于解决往越族地区运输军资、粮草等物质的困难。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6.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
    A: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 鼓励耕织
    D: 奖励军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7.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兵马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8. 有一伟大水利工程修筑于战国时期,至今仍碧水长流。如果想一睹这一古代工程的风采,应该去(    )
    A: 浙江绍兴
    B: 湖北随州
    C: 四川成都
    D: 河南洛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史记》译文

    材料三  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四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兰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说说商鞅主张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结合材料三、四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综合以上探究,你能从中汲取什么智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10. 计量,事关国计民生,是确保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一)之。

    ——始皇诏方升(铭文刻于外壁一侧)藏于上海博物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是谁?“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改革措施?此项措施对秦国产生了什么重要作用?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帝”是谁?此铭文应是用什么字体所刻?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计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