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所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中秋节
    D: 重阳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2. 回顾已经过去的2019年,“改革”成了中国当之无愧的关键词。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改革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卫(商)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要效仿旧制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制度面能王大下,夏股不更换旧制度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称赞.(秦)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如图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三:“我们国家兴起于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间隔,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崤山和函谷关是帝王的房屋,黄河洛水是帝王的家中,所以朕要大规模迁都(到洛阳),一统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四: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劝说秦孝公变法的历史依据,并回答:秦孝公为什么支持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
    材料二中会遭到旧贵族反对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朕”指的是谁?简述“朕”迁都洛阳的原因。
    材料四反映的内容都与材料三中“朕”的改革有关。除此之外,请再列举一例其汉化的具体措施。
    比较上面四则材料,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命蜀守李冰壅(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请回答:

    写出材料一中为“壅江水”而修建的水利工程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水利工程的作用。(不能摘抄原文)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不能摘抄原文)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同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
    A: 度量衡不统一,交易困难
    B: 重农抑商,奖励排织
    C: 禁止经商,商人地位低下
    D: 社会动荡,无法经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不管变法者结局如何,总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居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下面对商鞅变法的两种不同评价,也都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欢喜、高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家丰衣足食。”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者。”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7

    结合材料一或者所学知识指出秦国百姓因为变法的哪一条措施而高兴?宗室贵戚又因为哪一条措施而怨恨?
    你对商鞅变法有何基本评价?
    依据材料二,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用以赞扬李冰的功劳。李冰的贡献是(    )
    A: 主持修筑灵渠
    B: 主持修筑郑国渠
    C: 主持修筑都江堰
    D: 推行变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来宾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复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君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材料一中主持变法的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主张。
    结合所学指出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后的秦国有什么变化?
    阅读材料三回答,变法者不仅遭到旧势力的重重阻挠,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商鞅虽然殒命,但改革遗留下的成果却推动了社会进步。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战国时期,秦国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

    材料三: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这次改革的理论依据与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同?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变法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归纳“秦国新法”的主要作用。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正音”,“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请回答:

    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哪次改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改革的哪项内容?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次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答出一点即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小王去四川旅游回来,用下图照片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参观的著名景点时说: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他介绍的的工程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都江堰
    B: 灵渠
    C: 京杭大运河
    D: 会通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